若自汗出,不恶风寒,则为表证罢而里证实也,承气汤下之。 若将吃忒紊于哕与咳而气逆,则误人多矣。
膈上寒饮,干呕,吐涎若吐利,手足厥冷,烦躁甚者,吴茱萸汤。 脉若浮缓,有汗,为伤风,用桂枝汤以散邪,汗止为解。
虽云发蒙,实登仲景之梯阶也。故经曰∶呕多,虽有阳明证,不可攻之,为其气逆未收敛为实也。
盖胃中有寒,则蛔上膈,大凶之兆,人皆未知,急用炮干姜理中汤一服,加乌梅二个,花椒十粒,服后待蛔定,却以小柴胡退热。湿气胜,则如熏黄而晦。
厥逆,脉沉自利,烦躁不得眠,黄连鸡子汤、黄连阿胶汤。按之方痛,心下硬,小结胸,小陷胸汤。
下后复发汗,昼则烦躁不得眠,夜而安静,不呕不渴,无表证,脉沉微,身无大热,干姜附子汤。心悸者,筑筑然动,怔忡不能自安者是也。